ID:28

对家长调查显示自闭儿案例增加

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 2013年08月02日 09时讯

根据一项健康资源服务局下的疾病管制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the Health Resources and Services Administration)週三所发布的一项对家长所作出的电话访谈结果显示,美国学龄儿童被诊断出自闭倾向、艾斯伯格症候群或是类似的发展失常病症的比例在2007年到2011-12年间成长了72个百分比。根据没有参与这份报告作成的专家指出,这个显着的增加和诊所、学校及家长对自闭倾向症候群认识的激增同时发生。

这份报告强调,2007年家长调查6到17岁间的86名学童当中,仅有一名被诊断有自闭倾向。现在这份报告的50名中有一名,多数的增加都来自于先前已存在却没有被诊断出来的案例。

该中心内的全国健康统计中心的资深科学家、同时也是这份报告主要作者Stephen J. Blumberg说:「我们的研究显示,普遍性的增加是因为人们对于自闭症徵兆的认知有所进步所致,而不是出现了什幺增加孩童们有此症状的风险因素。」

在这项较新的调查当中,陈报孩子在2008到2012年间曾被诊断出自闭倾向的父母比更早接受这些诊断的父母较可能认为孩子的症状是轻微的。

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小儿科教授Susan L. Hyman博士说:「我们在这领域当中的人还没有一套关于什幺是轻微的、什幺是严重的完整的定义,但这项研究中,我们让家长自己评估他们的孩子症状是轻微的、还是严重的。」

如同先前关于自闭症倾向的研究报告,这份新的报告反映了性别上的差异。在这项新研究当中,每31个男孩当中有一名接受过诊断,比2007年56名中的一名有所增加。相对地,根据最新的这份报告,143名女孩当中有一名被诊断出自闭倾向,而2007年时204名女孩中只有一名被诊断出来。

诊断数的增加在14岁到17岁孩童之间也比较显着,更验证了这些是先前并没有被诊断出来的案例。

虽然如此,在家长陈报的每50名就有一名孩子有明显的社交或其他障碍的情形里,康乃迪克大学心理系教授Fein博士,在一封e-mail当中表示,新资料「告诉我们需要帮助来达到社交和学业成功的孩子的真正人数。我们需要找到新的方式来资助以及协助这些孩子。」

专家对于新报告的反应也很谨慎,主要是因为该报告所採的研究方法所致。研究者随机打市话或手机来对家长访谈。

相对地,去年由C.D.C.自闭及发展障碍观测网络(C.D.C.'s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Monitoring Network)所发布的报告则是直接分析学校的表现评估以及在2008年年纪8岁的孩子的就诊记录,然后用一份标準的诊断勾稽表来进行判断。该份报告发现,在2002年到2008年间自闭倾向诊断数有78%的增加,并表示接受此类诊断的可能性是每88名孩子当中有一个。

但因为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是如此地不同,孩子年龄的分布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专家说,很难对症状普遍性或诊断数作出结论,因为诊所专家所採用的评估工具也各不相同。对一个孩子的自闭倾向诊断也可能因为那个孩子的年龄增长而有所变化。

参与C.D.C.研究的纽约新教医院自闭及脑部发展中心主任Catherine Lord博士说:「我们不能忽视这份报告,但是我们也无法将它解释成有更多的人都被诊断出这个疾病。这证明更多家庭都开始思考这个可能性,也可能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开始注意这个症状的存在。」

参考资料来源:2013年3月21日  纽约时报A17版   Jan Hoffman报导
连结网址:"Parental Study Shows Rise In Autism Spectrum Cases."(http://www.nytimes.com/2013/03/21/health/parental-study-shows-rise-in-autism-spectrum-cases.html?smid=pl-share)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

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台湾教育的起源

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
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
ID:29
ID:30

热门关注

ID:31
ID:32
ID:33
ID:34
ID:35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新闻资讯 社会聚焦 海外趣闻 行业动态 留学政策 留学预警

精彩图文

ID: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