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二五”时期,蚌埠将全力推动升级提速,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基础弱和自身存量仍有限的现实条件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蚌埠实现“弯道”赶超提供了一种可能。为此,必须科学把握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平衡点,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即日起,推出“科学发展,转变方式”专栏,报道各方面、各领域的有益探索和先进经验。
美籍博士、海归学者孙嵩泉于多年前回到家乡蚌埠创业,同时他还带来了一个由6名博士、20多名研究生组成的研发团队,创办了普乐新能源有限公司,自行研制出国内首条高效率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填补了行业空白。今年,孙嵩泉申报评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目前已顺利入围。
一个人带来一个项目、一个创新团队撬动一项产业,带动一方发展,这样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是蚌埠人才引进的重点。这也是蚌埠人才工作近年来取得重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坚持把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来抓,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制订完善人才政策,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人才服务。2004年以来,出台了《关于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人才新政,从2005年起,每年市财政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等,保障了人才队伍的整体开发和全面推进。
蚌埠坚持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重中之重,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合芜蚌自主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平台,以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企业为龙头,大力开发光伏、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急需紧缺人才。创建了国家光伏产业研发服务平台、国家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和国家浮法玻璃新技术重点实验室,支持全市各类企业新建省级研发平台39家。创建国家级创新服务平台8家,省级创新服务平台12家。
近年来,蚌埠以能力建设为重点,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与香港金融管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清华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进行战略合作等方式,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全市现有人才资源总量达24万人,比“十一五”初净增8.92万人,其中,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已达3万多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近百人,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保障。
自主创新是科学发展、全面转型的依靠力量,创新发展战略是蚌埠“十二五”的一项重要战略,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今年以来,以北京、上海、南京为节点,以蚌埠为核心,打造京沪线动态人才链的“3+1”产学研合作计划,以及“3221”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18988”党政人才领导力提升工程、优秀企业管理人才“115”培养工程、现代服务业千人培训工程等一系列重点人才工程相继启动,将为蚌埠聚力打造皖北崛起的龙头提供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出国留学网 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