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13)年的奥地利高中毕业会考期间已接近尾声,奥地利圣波尔坦市(St. Polten)在今年考试中的一大突破,就是圣波尔坦商专(HAK St. Polten)的高中毕业会考选考科目新设了「中文」考科,报考的8位考生全数通过。
圣波尔坦商专台裔华语教师游欣恩表示,依据规定,学生选修外语须满3年,才可在高中毕业会考中选考其修读之外语。今年选修中文的11个学生中,有8位学生皆因对中文的热爱,决定将中文作为第二外语选考科目。当口试结束、确定学生通过考试时,校方所有人员皆感到十分地欣慰与骄傲,这不仅肯定了该校的中文教学成效,也首先让「中文」成为奥地利高中毕业会考的选考科目之一,大幅地提升了华语在奥地利教育的重要性。
在奥地利,高中学生皆须通过高中毕业会考方能毕业,会考的成绩也将作为日后申请就读大学校院重要依据,所以奥地利将「中文」列为高中毕业会考的选考科目后,相信有助提高学生选修中文的意愿。
从左到右:圣波尔坦商专5年E班导师Mag.Huber、外校监考校长MMag. Nagy、通过学生丝贝佳(Rebekka Katharina Hirtl),台裔华语教师游欣恩,圣波尔坦商专校长Mag. Schraik、通过学生高士丁(Konstantin Kotek),通过学生柯凯琳(Katharina Franziska Keferbock)
其他5位考生为5年F班学生:Anna Maria Backnecht 白安娜,Birgit Margareta Hollaus 何碧绮,Valerie Maron 马维莉,Kerstin Birgit Stachelberger 史可婷,Kathrin Weilander 魏可琳
参考资料:
2013年6月24日下奥地利邦报 Niederosterreichische Nachrichten
Matura auf Chinesisch
http://www.noen.at/lokales/noe-uebersicht/stpoelten/schulen/Matura-auf-Chinesisch;art2519,469536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
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台湾教育的起源
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
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