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成千上万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投入劳动市场,导致失业率攀升约 1%。虽然失业率短暂上升,但新的研究指出,相较于教育程度较低的同侪,具有大学学历的求职者仍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根据乔治城大学教育与人力中心 (Georgetown University's Center on Education and the Workforce) 的最新报告,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夏季失业情形呈现循环模式。虽然无论整体经济条件为何,此循环每年都会发生,但暂时的失业率起伏还是引发了关于大学学位价值的争论。首席作者 Anthony Carnevale 写道:「即使是在过去几年来极其艰困的劳动市场,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大学学位对大学应届毕业生仍有所帮助。」
当在 5月或 6 月份完成学位的所有应届毕业生几乎同时投入劳动市场,年龄介于 22 到 26 间的应届学士学位毕业生的失业率,在每个夏季都会微幅增加。大约在 8 月份失业率达到高峰,然后在 4 月份之前降到低点。新劳动人力的涌入使在该年龄层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力供应增加约 17%,而每年失业率的季节性攀升约为 0.8 到 1.2 %。
此循环自 2006 年开始,当时全国的失业率低于 5%。该年 8 月,应届毕业生的失业率达到高峰,略高于 4%。但在 2007 年 4 月前,该数字降至 3% 以下。像在 2008 年的经济衰退期间,失业率攀升的更高,同时回复时间更久,且较不明显。在 2007 年和 2010 年间,失业率从 3.8% 变成 7.5%,增加近一倍,也难怪求职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一直遭受质疑。但随着经济持续复甦,对于今夏投入劳动市场的应届毕业生,其就业前景可能较为乐观。Carnevale 估计,未来十年将有 1,940 万个职缺提供给拥有学士学位的求职者。
此外,根据此报告,相较于整体劳动人口,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失业率相对较低,且自 2007 年以来,两者间的差距增加了近一倍。举例来说,经济衰退在 2010 年达到高峰,具四年制学位的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失业率为 7.5%,相比之下,具準学士学位或有部分大学经历者为 11.1%,而只有高中学历者为 16.8%。
Carnevale 写道:「虽然公众关注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情况相当合情合理,但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夏季失业率攀升是一种循环的趋势,错误解读该数字,将误判实际情况,也可能误导公众对大学学位价值的看法。」
Carnevale 还指出,即使应届毕业生找到工作,大约 20% 的人属于大材小用,意味着他们从事低薪或不符合其技能和教育程度的工作。此现象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资本和人脉。此外,即使专业和测验成绩相近的学生,在收入和职业上仍会有显着的差异。
参考资料来源: 2013年8月13日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连结网址:"Seasonal Surge in New Graduates' Unemployment is Nothing New" Allie Bidwell报导
(http://www.usnews.com/news/articles/2013/08/13/seasonal-surge-in-new-graduates-unemployment-is-nothing-new)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
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台湾教育的起源
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
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