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28

加国大学教授另一项研究资金来源:公众基金

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 2013年10月13日 12时讯

萧.葛拉罕(Shawn Graham)是卡尔顿大学(Carleton University)历史系教授,他为了申请研究补助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填写表格及专注修辞技巧,他抱怨自己就像研究生一样。但他最新的计画是为他的学生设立数位化研究奖学金,他跳过通常掌管资金的专家小组,直接跟公众募款。

葛拉罕教授说:「传统的路线是每个学术单位都在追逐同一个资金来源,每个人口袋里只有五元可以买咖啡和甜甜圈,而全加拿大有3,300万人。」

大学刚开始实验公众基金(Crowd-funding)的方式,这是网路流行的募款,资助任何事情,从写一本书到建立一个公共望远镜。加拿大最有名的公众基金是Indiegogo.com ,今年夏天筹得超过20万加币买了多伦多市长涉嫌吸毒的视讯影片(因为影片拥有者消失了,钱最后捐给了慈善机构)。

Kickstarter.com是另一个有名的公众基金网站;好莱坞影星扎克‧布拉夫(Zach Braff)利用该网站跟4万6千名支持者募集超过300万美元来资助一个浮夸的影片计画。

在学术的象牙塔里,公众基金显着的力量并没有消失。高等教育经费日益激烈的竞争伴随大学的压力,促使学者和行政管理人员探索群众对设立研究基金、图书馆或奖学金的潜力。今年二月,卡尔顿大学採取了罕见的动作,推出了自己的平台FutureFunder来资助类似葛拉罕教授的研究计画(他正试着募集5千元加币,这可以帮助至少一个学生学习如何搜寻资料、数位化资源、甚至建立应用软体)。该网站显示早期的承诺:FutureFunder前15个计画中,已经有5个计画达到他们的目标,通常是2,500到1万元加币,其中一半的资助者是第一次捐钱给卡尔顿大学。卡尔顿大学的先进通讯处主任-雷恩.戴维斯(Ryan Davies)说:「通过公众基金,我们可以得到不同于传统卡尔顿社群之外的网络。」

自2012年4月起,位于旧金山的科学研究公众基金网站Microryza已筹得超过40万美元给予超过50个研究计画,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同时高等教育基金几乎没有下降过。创办人之一Cindy Wu说:「多数的研究计画在获得一些数据时只是早期阶段,然而他们可以做出更强大的未来计画书。」

在日益拥挤的情况下,卡尔顿大学的内部运作模型也有其他的优势,不像Kickstarter这些知名的网站,卡尔顿大学的FutureFunder对于募集资金不收取佣金,而且具有慈善性质,并提供捐助者税务收据。但它也有限制,规定研究必须与慈善方面有关,例如以1万加币购买一个关键设备来研究音乐课对儿童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加上它是困难的工作,教授必须不断地解释和推广他们的计画,戴维斯先生说:「这并不是灵丹妙药,我们已经可以很快地得出这个结论。」

早期公众基金留给一些学者错误的观念,让他们以为他们只要简单地把计画公布在网站上,美国SciFund Challenge科学家公众基金创办人之一杰.罗杰纳森(Jai Ranganathan)说:「两天之后,钱就不断进来。」结果是,他花了许多时间来训练学者如何用社群网站与大众交流。「这是公众基金帮助科学的唯一途径,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必须把宣传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我认为这其中真实的力量就是将科学与大众作根本的连结。」

葛拉罕教授同意这个说法,在加拿大,主要的研究经费机构,如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在其严格的同行评审过程中,有时很难获得学术资金。但公众基金可能藉由对学术构想的共鸣进而点燃大众的想像力。「从大学里走出来,让我们做的任何事变得更加透明,虽然这对于学术象牙塔来说,变得比较困难。」葛拉罕教授这样说。

参考资料来源:2013年9月27日The Globe and Mail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

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台湾教育的起源

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
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
ID:29
ID:30

热门关注

ID:31
ID:32
ID:33
ID:34
ID:35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新闻资讯 社会聚焦 海外趣闻 行业动态 留学政策 留学预警

精彩图文

ID: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