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上被叫妓女、同性恋或行动上被人开玩笑地把尺放在两腿间、把手放在胸上或屁股上的现象已经是瑞典校园每天发生的事。研究显示性骚扰已在瑞典校园间形成普遍现象而被视为正常行为,因此,该问题很少浮上抬面讨论。
Mid Sweden University公共卫生所副教授Katja Gillander Gadin花15年研究性骚扰问题。她说:「相较於校园暴力,校园性骚扰是隐性看不见的。对於什麽是可以,而什麽又是越过界线的行为及语言也是相当模糊不清。性骚扰成为校园师生间日常生活普遍现象。」
Dr. Gadin的研究发现,不论男孩或女孩都会受到性骚扰,而且性骚扰的年龄层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在她更深一层访谈中也发现大人对小学一到六年级学童的性骚扰问题较不重视。
性骚扰个案如下:一个小女生聊到有一个小五男生透过同学发一则「替我问候那该死的妓女」简讯给前任女友。一个小三女生也谈到一群小一及小三的男同学把她女同学的裤子拉下来的经验。另外,还有一个小五女生被同班的男同学多次摸胸。其中有部分学童因此而害怕到校上课。
这些事件常被大人轻忽。学童常听到大人的反应:「这只是男生喜欢女生的行为嘛!」男孩认为藉由性骚扰可提高自己在同侪间的地位,并建立阳刚的形象;但受性骚扰的男孩及女孩反之则变成一个从属地位。Dr. Gadin分析:「这种情形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两性差别。许多人努力将自己放在男性或女性间的性别归属中的那一道无形的界线内。」许多孩童不敢告诉家人原因之一是害怕说出来後会影响自己和同学间的感情。
Dr. Gadin藉由对2千位小学高年级(相当於我国中)生发出的问卷调查综合发现:过去在学校厕所墙上写的骚扰性字眼在网路普遍的现代,这些性骚扰字眼藉由网路互传或简讯而更具杀伤力。学校似乎在社会规则外,粗俗字眼如,恶心的妓女及以性器官来称呼的字句已开始普遍在校园慢慢被接受。
但研究也发现,性骚扰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受骚扰的学生自伤行为或逐渐发展忧郁症的案例也相对增加。」很遗憾的是,性骚扰的相关预防措施非常少。Dr. Gadin认为大人的态度相当重要,应重新唤醒性骚扰可能衍生出的问题并重视性骚扰因素及结构以协助学童相关问题的疏导。
注:根据2011年春季对男孩及女孩的性骚扰问题,依类型分男女受扰比例:曾被称为女同志,男同志或类似字眼的男女比例:30%及20,7%;身体上触摸的男女比例:13,3%及17,8%;被藉由网路传播照片及性骚懮简讯或文字或图片等的男女比例:9,2%及9,4%。
译稿人:驻瑞典代表处 文化组
资料来源:
Lenita Jallhage, 「Sexuella trakasserier har blivit vardag i skolorna」,每日新闻,2012年5月。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
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台湾教育的起源
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GeorgiusCandidius)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
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