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巨头----爱立信
爱立信公司1876年在瑞典创立,公司创始人拉什•马格纳斯•爱立信(Lars Magnus Ericsson)开办了一家“拉.马.爱立信机械修理”公司。创业之初,爱立信主要从事修理电报机及其它电器仪表。1877年,爱立信先生通过对电话机的维修和认真研究,于1878年11月推出了自己生产的电话机。
1881年,爱立信公司在瑞典与挪威取得了两次关键性的竞标成功,为爱立信打开国内市场和开拓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1892年爱立信开始在海外取得业务进展,在该年签订了与中国的第一个供货合同。1912年爱立信的全球化经营战略全面实施。
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立信经历过数次高速增长,同样也经受过数次危机的考验。二战后,电话市场需求激增,爱立信率先成功研发了纵横制系统,并借此取得了市场份额的大增,成为国际电信业认可和关注的大公司。20世纪70年代初期,电信业开始进入数字时代,爱立信经历了艰苦的努力,研发出至今仍大受欢迎的AXE交换机并推向市场。
70年代末,经过十年的技术累积,爱立信的数字交换技术明显在行业中领先,正在这个时候,移动通信业务开始兴起,凭借突出的技术优势,爱立信开始赢得世界。整个80年代,移动通信经历了模拟系统阶段,在90年代初进入了高增长的数字阶段。这一时期也是爱立信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80年代末,爱立信的重心由固定电话系统向移动通信系统转移,并在1990年开始的GSM/GPRS网络时代里获得了巨大成功。拥有2G/GSM领域40%的市场份额以及2.5G/GPRS领域近50%的市场份额,爱立信成为了无可置疑的业界领导者。
20世纪90年代,电信行业经历了一段爆炸式的高速增长,当时爱立信曾保持了连续10年35%以上的增长速度,但自2000年起,由于产业,市场及经济等几方面原因,这一持续的增长却出现了一个急刹车,全球诸多电信大企业都受到了严重冲击,作为全球最大通信网络系统供应商的爱立信在这一市场激变中也首当其冲受到了影响,在高速增长的十年后开始陷入亏损。
面对亏损状况,爱立信快速积极地做出了应对:2001年第一财季,爱立信推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的“成本控制计划”,并积极实行“瘦身行动”。这一系列计划的目标就是“在2003年的某一时点实现盈利”。同时,为了应对市场和行业的变化,爱立信也积极开始了市场战略的调整,在2001至2002年间,一步步地将公司的核心业务做了全面的优化整合:
2001年2月,爱立信将手机生产业务交给伟创力(FLEXTRONICS)公司代工,自己则集中力量于手机的技术研发、设计、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
2001年9月,爱立信的一家子公司爱立信移动平台公司在瑞典成立,向全球移动电话及其它无线信息设备生产商提供开放标准的2.5G和3G技术平台授权,该公司自此支撑起爱立信的一大新核心业务-技术授权业务。
2001年10月,爱立信与索尼各出资50%组成了合资公司索尼爱立信公司,合并了双方的手机业务。该公司总部设在伦敦,致力于开发并向全球用户提供2.5G和3G终端设备。索尼爱立信成为了爱立信移动平台公司的首位客户。
2002年,爱立信的核心业务经历了逐步调整,发展成为四大支柱业务:网络系统设备、全球专业服务、技术平台授权以及索尼爱立信的移动终端业务。2002年9月,爱立信成功增发了近30亿美金的新股,为公司的财务状况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3年4月8日,爱立信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思文凯正式就任。思文凯就任爱立信总裁兼CEO之后,坚持并进一步强化了前任的“成本削减计划”,以实现公司运营的“精干,高效,低成本”为目标。
2003年第三季度,爱立信宣告结束亏损,恢复盈利。同时,索尼爱立信经过两年的发展,首次实现盈利,净利润达到6200万欧元。
随着全球通信产业回暖,爱立信之前的一系列战略调整逐渐显露成效,爱立信在全球3G市场上的表现非常突出,爱立信公司在稳步发展和提升的同时,开始了在新通信时代中的角逐和构建。
目前,爱立信拥有40%的WCDMA市场份额,在3G领域拥有无可争辩的全球市场领导地位,和在多厂商和多技术环境领域中最为丰富的从业经验。
近年来,爱立信在3G演进技术――HSDPA/HSUPA的技术发展上更是屡创业界第一。
2004年11月,爱立信在中国实现了全球第一个基于商用WCDMA系统的HSDPA现场演示,下行速率达到4.9Mbps;
2005年5月,在中国广州电信展上,爱立信成功演示了中国首次传输速率达到1.7Mbps的HSUPA--增强型上行链路(Enhanced Uplink),上行速率达到1.7Mbps,再创业界记录;
2005年10月,爱立信实现了中国首次同时基于商用电信设备及商用PC卡的HSDPA公开演示;
2005年10月,爱立信实现了中国首次基于HSDPA / HSUPA技术的视频VoIP通话现场演示。
爱立信公司1876年在瑞典创立,公司创始人拉什•马格纳斯•爱立信(Lars Magnus Ericsson)开办了一家“拉.马.爱立信机械修理”公司。创业之初,爱立信主要从事修理电报机及其它电器仪表。1877年,爱立信先生通过对电话机的维修和认真研究,于1878年11月推出了自己生产的电话机。
1881年,爱立信公司在瑞典与挪威取得了两次关键性的竞标成功,为爱立信打开国内市场和开拓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1892年爱立信开始在海外取得业务进展,在该年签订了与中国的第一个供货合同。1912年爱立信的全球化经营战略全面实施。
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立信经历过数次高速增长,同样也经受过数次危机的考验。二战后,电话市场需求激增,爱立信率先成功研发了纵横制系统,并借此取得了市场份额的大增,成为国际电信业认可和关注的大公司。20世纪70年代初期,电信业开始进入数字时代,爱立信经历了艰苦的努力,研发出至今仍大受欢迎的AXE交换机并推向市场。
70年代末,经过十年的技术累积,爱立信的数字交换技术明显在行业中领先,正在这个时候,移动通信业务开始兴起,凭借突出的技术优势,爱立信开始赢得世界。整个80年代,移动通信经历了模拟系统阶段,在90年代初进入了高增长的数字阶段。这一时期也是爱立信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80年代末,爱立信的重心由固定电话系统向移动通信系统转移,并在1990年开始的GSM/GPRS网络时代里获得了巨大成功。拥有2G/GSM领域40%的市场份额以及2.5G/GPRS领域近50%的市场份额,爱立信成为了无可置疑的业界领导者。
20世纪90年代,电信行业经历了一段爆炸式的高速增长,当时爱立信曾保持了连续10年35%以上的增长速度,但自2000年起,由于产业,市场及经济等几方面原因,这一持续的增长却出现了一个急刹车,全球诸多电信大企业都受到了严重冲击,作为全球最大通信网络系统供应商的爱立信在这一市场激变中也首当其冲受到了影响,在高速增长的十年后开始陷入亏损。
面对亏损状况,爱立信快速积极地做出了应对:2001年第一财季,爱立信推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的“成本控制计划”,并积极实行“瘦身行动”。这一系列计划的目标就是“在2003年的某一时点实现盈利”。同时,为了应对市场和行业的变化,爱立信也积极开始了市场战略的调整,在2001至2002年间,一步步地将公司的核心业务做了全面的优化整合:
2001年2月,爱立信将手机生产业务交给伟创力(FLEXTRONICS)公司代工,自己则集中力量于手机的技术研发、设计、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
2001年9月,爱立信的一家子公司爱立信移动平台公司在瑞典成立,向全球移动电话及其它无线信息设备生产商提供开放标准的2.5G和3G技术平台授权,该公司自此支撑起爱立信的一大新核心业务-技术授权业务。
2001年10月,爱立信与索尼各出资50%组成了合资公司索尼爱立信公司,合并了双方的手机业务。该公司总部设在伦敦,致力于开发并向全球用户提供2.5G和3G终端设备。索尼爱立信成为了爱立信移动平台公司的首位客户。
2002年,爱立信的核心业务经历了逐步调整,发展成为四大支柱业务:网络系统设备、全球专业服务、技术平台授权以及索尼爱立信的移动终端业务。2002年9月,爱立信成功增发了近30亿美金的新股,为公司的财务状况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3年4月8日,爱立信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思文凯正式就任。思文凯就任爱立信总裁兼CEO之后,坚持并进一步强化了前任的“成本削减计划”,以实现公司运营的“精干,高效,低成本”为目标。
2003年第三季度,爱立信宣告结束亏损,恢复盈利。同时,索尼爱立信经过两年的发展,首次实现盈利,净利润达到6200万欧元。
随着全球通信产业回暖,爱立信之前的一系列战略调整逐渐显露成效,爱立信在全球3G市场上的表现非常突出,爱立信公司在稳步发展和提升的同时,开始了在新通信时代中的角逐和构建。
目前,爱立信拥有40%的WCDMA市场份额,在3G领域拥有无可争辩的全球市场领导地位,和在多厂商和多技术环境领域中最为丰富的从业经验。
近年来,爱立信在3G演进技术――HSDPA/HSUPA的技术发展上更是屡创业界第一。
2004年11月,爱立信在中国实现了全球第一个基于商用WCDMA系统的HSDPA现场演示,下行速率达到4.9Mbps;
2005年5月,在中国广州电信展上,爱立信成功演示了中国首次传输速率达到1.7Mbps的HSUPA--增强型上行链路(Enhanced Uplink),上行速率达到1.7Mbps,再创业界记录;
2005年10月,爱立信实现了中国首次同时基于商用电信设备及商用PC卡的HSDPA公开演示;
2005年10月,爱立信实现了中国首次基于HSDPA / HSUPA技术的视频VoIP通话现场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