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28

新加坡华裔融入当地会馆 积极为老移民写传记

 

在彭博眼里,“强叔”彭成强是个不折不扣的传奇人物。(图片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刊文讲述了一名华裔新移民积极融入新加坡当地会馆,并为老移民写传记的故事。文章如下:

彭博,1990年毕业自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修对外汉语教学;1998年来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深造,2000年获硕士学位,之后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曾在本地政府中学教书。彭博一向喜欢写作,大学期间曾创作现代话剧《寻魂》,自编自导在学校艺术节上公演,引起瞩目。来狮城后,1999年她参与新加坡作家协会与国大艺术中心联办的“人与自然:环境文学国际研讨会”,担任司仪并撰写会议纪实《做回树木》,在《香港文学》发表。

废弃已完成的15万字长篇小说

担任中学教职后,由于工作繁重,令她难以找到大块时间来创作。她曾挤出时间完成一部15万字的长篇小说,但写完后自己并不满意,认为作品“很混乱”,非但没有寻求发表,反而将整部作品废弃。之后,创作的欲望便在她身上慢慢消失。

一晃几年过去了。彭博辞去中学教职,专注于对外汉语教学,在国大语言中心、中华总商会等兼职授课。

“有一次上完课到食阁用餐,一名陌生女孩走过来说要为我拍照。”彭博回忆道:“她告诉我,她是一名摄影师,刚刚失恋。她不想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她要把这件事当成自己成长的过程,所以选择走出来,想为那些一个人用餐的人拍一组照片,题为‘Table for One’(一个人的餐桌) 。”

女孩的一番话,不经意间拨动了彭博的心弦。一种莫名的感动,唤醒了冰封在她内心深处的创作欲望。“女孩可以用创作来对抗生活中的挫折,而我为什么要放弃呢?女孩手中有相机,我手中不也有一支笔吗?”

第一次走进彭氏总会 感到血脉相连

无巧不成书。就在彭博重新萌生写作念头后,她接连碰到几个重要人物。2009年底,国大中文系举办国际研讨会,她以校友身份参与,晚宴上巧遇来自中国广西师范大学的彭会资教授,他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彭祖文化学术委员会主任。

与彭教授相谈甚欢,也受益匪浅。“感动之余,我问教授有什么可以帮忙?他说,这次来新加坡除了开会,也想拜访一下新加坡彭氏总会,问我可否帮忙联系。”彭博于是打通彭氏总会会长彭嘉坤的电话。恰巧彭会长要出国,于是安排前会长彭镇祥与她联系。彭博也因此陪彭教授,一起走进了彭氏总会。

ID:29
ID:30

热门关注

ID:31
ID:32
ID:33
ID:34
ID:35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留学新闻 语言考试 院校专业 材料准备 申请条件 行前准备 签证办理 留学生活

精彩图文

ID: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