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28

英国人青年喜欢在网上搜索的奇葩问题

英国人都爱在Google上问什么问题?

  据出国留学网获悉,英国《卫报》从2015年开始专门对此进行了搜集,并邀请其专栏作者挑选其中一些问题进行了回答。

  这些问题包括:

  我会单身一辈子吗?

  为什么那么多名人都死在了2016年?

  为什么从来没有人约我出去?

  为什么要有孩子?

  我为什么要吃有机食物?

  人类为什么要亲亲?

  冰雪奇缘为什么那么红?

  威尼斯到底什么时候沉啊?

  为什么狗不喜欢猫?

  我算是中产阶级吗?

  为什么我一点都不想有性生活?

  我的脸迷人吗?

  我们应该把动物园关掉吗?

  ……

  看完这些问题,我们深感英国人民的脑洞不是一般的大,而且不是一般的“有空”。

  而《卫报》的专栏作者们对这些奇葩问题的回答,更是让人不服不行。

  来感受几个:

  我算是中产阶级吗?

  专栏作家Andrew Brown如是说:

  我当然是。

  如果你经常读《卫报》,那么,我大概可以肯定,你也是。

  唯一让这个问题难以回答一些的是,当年我所属的那个中产阶级,现在已不复存在了。

  从1832年到1979年,在传统英国阶级体系里,军事地位与金钱地位同样重要。

  虽然我爷爷在大萧条时已经破产,但因为我父亲是一名外交官,所以家里仍然算是中产阶级。

  我八岁回英格兰生活,隔壁人家比我们富裕得多,但因为家里是做房地产的,没什么文化背景,反而被同情。

  你可能穷但仍然属于中产,可能富有但依然无法挤入上流社会。

  不管父母是否负担得起,家里剩余的一些开支,统统都让孩子拿去读贵族学校了。

  当年被认为舒适与有安全感的中产阶级,现在已不复存在。

  这或许有些悲观主义。

  我永远不至于破产,或太没钱,我的生命也已拥有了足够多的乐趣。

  但如果我死于老年痴呆,而不是癌症或心脏疾病什么的,我不能指望NHS(英国国民医疗服务)能把我照顾得多体面,而我也负担不起更好的服务。

  或许这才是我这一代真正的阶级鸿沟。

  为什么我一点都不想有性生活?

  专栏作家SE Smith如是说: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称为“性欲过度”的社会中,它被描述为人人都拥有饱满的性生活,每个人都喜欢性。

  如果你有,那么,你活在梦想里,如果没有,你盼望着你有。

  所以,如果一个人对性完全不感兴趣,会怎么样?

  无论这类人群是性冷淡的,正在从创伤中回复的,还是只是想休息一下,除了性,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值得去花费时间。

  在大多数案例中,不想发生性行为不是需要治愈的病理性问题。

  我们需要用开放的态度来讨论这一事件:对很多人来说,性不是所有,所以对于不想有性生活的人来说,这没有什么值得羞耻的。

  相对于性瘾者来说,还有1%的人群就是完全的性冷淡者——他们不会被性行为吸引。

  所以如果你对性生活不感兴趣,你并不孤单。

  只要自己开心,管别人怎么想呢。

  人为什么要有孩子?

  专栏作家Zoe Williams如是说:

  没有孩子的人往往会被社会、世界和父母认为他们是自私的。

  这个想法确实存在,同样的逻辑是在说,拥有一个孩子就是无私的,因为它可以证明:1. 我不自私 2. 我会变得不那么自私。

  前者不重要,后者并不属实。

  可能只是你的父母非常想要孙子,而你,只是想要取悦你的父母(当然,也有可能因为父母拥有你是最大的快乐,所以他们希望你也拥有这种快乐)。

  这基本取决于你想要履行什么样的社会角色。

  更多时候,“你会把自己的需要寄托在孩子身上。”

  从宏观角度来说,你养育孩子,这样就有人来支付养老金,防止人类基因被断绝。

  人类们喜欢有孩子的感觉,可是,为什么?让你能知道生命初始的样子?是一种应该履行的义务?没有人能回答,只有你自己的感觉能衡量。

  我可以说的是,拥有孩子之前觉得自己漫无目的,现在有目标了。

ID:29
ID:30

热门关注

ID:31
ID:32
ID:33
ID:34
ID:35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新闻资讯 社会聚焦 海外趣闻 行业动态 留学政策 留学预警

精彩图文

ID: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