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地利,学生只要通过高中毕业会考,即可依个人学习兴趣向拟就读的大学校院提出入学申请,并获得入学许可,虽人人皆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往往也造成奥地利大学学生人数过多的问题,维也纳经济大学即面临该难题。考量预算负担,维也纳经济大学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颇高,致该校学生遭退学率居高不下。根据维也纳经济大学学生会(详后注)对320位学生进行的访问调查如下:
1.学生目前遭遇何种程度的校园容量限制问题?
约有7成的学生表示,感受校园容量问题(30%的人认为此问题非常严重、39%的人认为有),另一方面,则约有3分之1的人认为此问题不严重、甚至没有。但87%皆认为日后的学弟妹将因入学紧缩政策苦恼。
2.学生目前遭遇到何种容量限制问题?
因为学生过多,导致许多学生在选课上遭遇问题。
3.为什幺会发生此类问题?
84%的学生认为这是因为政府不积极解决,70%的学生认为是因为太多人想就读经济大学,近3分之2的人认为这起因于政治上的拒绝改革,因为43%的新生在入学一学期后就会因为无法达到学校要求被退学。
4.应该如何解决此类问题?
61%的学生认为学校应推动学士班入学审核措施、38%的学生反对;在硕士阶段,约有52%的学生支持入学审核制、47%的学生反对。因此维也纳经济大学学生会会长建议校方应加强建设,以提升校园容量,此举除可协助维持教学品质,也可保障学生受教权益,因为从调查中可以了解,多数经济大学学生仍规划于毕业后继续留在该校完成硕士学位。
5.学生希望大学学生会採取何种措施?
94%的学生希望学生会能设法改善此一情形,特别有88%的学生希望学生会能致力催生一个更公平的入学审核机制。
附注:
奥地利有一样举世无双的制度,叫作「社会伙伴」(Sozialpartner)。国家所有的法案皆须经过与相关社会伙伴的协商后才得送审。社会伙伴在务实上就是各行业的公会。为了使各公会有绝对的代表性,实行强制会员制度。包括学生,也在法律上有代表组织作为社会伙伴。
大学生的组织为奥地利大学学生会(Osterreichische Hochschulerschaft, OH)。只要是大学生,就当然是OH的会员,不分国籍,自动拥有学生会代表的选举及参选权,所以,所有在奥地利大学就读的学生,注册时都需要缴交学生会会费,各校也会设立各自的学生会。学生会会长所有学生在政府政策协商中争取权益。在奥地利的政治制度下,这不只是权利,也是义务。而由于社会伙伴制度的施行,使国会中的法案大多能顺利通过,并且顺利施行,缺点是协商时间长。
参考资料:
2013年1月27日奥地利标準报 Der Standard
Neun von zehn WU-Studierenden fur Zugangsregeln
http://derstandard.at/1358304826284/Neun-von-zehn-WU-Studierenden-fuer-Zugangsregeln
本文章来源于台湾教育部,请我们一起了解下台湾教育的一些情况吧。
台湾与祖国大陆一样,有着浓厚的重视兴学办教的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就在台湾开始兴办教育事业。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陈永华为“学院”,也是“太学”的主持人,可以说是台湾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学校。陈永华不仅自己鼓励乡社办小学,还重视高山族的教育,鼓励高山族送子弟入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更重视台湾的教育事业,在台湾逐步建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后,为发展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指示举办“番学”,从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发展。台湾逐渐建立起包括“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在内的初步教育体系。当时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设府学,州设州学,可以说是一种中等教育;乡社设社学,即乡塾,为初等教育;“番学”为少数民族教育。同时台湾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台湾建省后,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设立了“西学堂”、电报学堂等学校,已具备现代学校的雏形。如西学堂有较完备的设施,课程不再限于儒家经典,还设有外语、历史、地理、测绘、算学、理化等。这些措施,为台湾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台湾教育的起源
1630年代,跟随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台的传教士干治士(出国留学网www.liuxue86.com)利用罗马拼音将台湾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语言文字化,并利用该文字开堂教授圣经。该文字因为 东印度公司传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称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
1636年,荷兰传教士罗伯图斯·尤钮斯(RobertusJunius)更开始在新港社创立学校招收平埔族学童,教授新港文、圣经与罗马文字。后来,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类似由传教士设立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就是台湾教育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