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28

海归回国后如何大展前途

   又到一年求职季,面对企业释放的海量工作岗位,国内准毕业生早已行动起来,远在海外或刚刚回国的留学生又怎能放弃这个大好机会?《青年参考》记者请几位已工作的海归现身说法,谈谈海归在找工作时有哪些“捷径”。

  留美海归Kevin:回国前关注国内招聘网站

  留美海归Kevin找工作的过程有些折腾,大半年的时间里,他“吃尽了苦头”。

  “刚开始我想留在美国,因为学的是计算机,应聘信息科技公司还算有几分把握。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过于乐观,在最后一轮面试和一个印度人的PK中,我败下阵来。更揪心的是H1B工作签证的中签率不高,即便勉强找到工作没有中签也得回国。”Kevin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屋漏偏逢连夜雨,等我回国时国内的秋季招聘会已经结束了,可选择的机会不多,稍好点的职位竞争十分激烈。”

  去年年底回国,Kevin直到今年夏天才在朋友的推荐下谋到“还算不错的工作”。事实上,就业问题一直让留学生犯愁。大多数人求职时常常卡在第一个阶段,不知如何获取国内的就业信息,导致与好工作失之交臂。

  国内某猎头公司从业者Ivy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很多留学生在找工作时没有及时关注招聘信息,导致错过投递简历的最佳时间。大量学生在年底甚至第二年年初才开始着手,但此时多数企业的招聘工作已进入尾声,这些人只能被迫走社会招聘渠道,而由于没有工作经验,竞争力不够,往往失去最好的应聘机遇。

  说到对后来人的提醒,Kevin强调,毕业后要不要回国工作,留学生最好早做决定;如果决定回国,要尽早回来,在国外待的时间越长,回国后越难融入;在国外积累的经验回国后能否用到也是个问题;不要等到人在国内才开始关注招聘信息,回国前利用网络就可以了解国内的状况。

  总体来说,应届留学生可以通过两个方式了解工作机会:一是关注国内的招聘网站,特别是专门面向海归的求职网站;二是多跟学长学姐联系,看看他们的去向,了解留学生的就业行情。

  海归安德鲁:海投简历是慌不择路

  在《青年参考》记者的采访中,不少海归表示“留学生找工作的渠道太单一”。有人这样叙述自己的“痛点”——现在找工作基本靠投简历,由于是在求职网站海投,经常接到骗子的电话,个人信息被出卖的事时有发生。

  今年8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北京海威时代教育公司联合出品的《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在京发布。发布会上,作为本世纪初的留美海归,海威时代总裁俞仲秋对时下海归通过“海投简历”找工作颇有感慨。

  “海投简历的方式相对来说比较低效,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留学生与企业的匹配不到位。可以说双方都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留学生在留学之初规划不全面,定位不明确,造成就业岗位与专业不符;二是海归找工作的渠道还需多元化。”

  在这方面,安德鲁是值得借鉴的案例。在国内工作几年后,四川小伙安德鲁决定前往美国深造,由于对所在行业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他从第一年开始就关注行业变化,在认真学习的同时,花功夫研究国内的工作机会。

  读研第二年,安德鲁就明确了自己毕业后想投身的领域,通过之前的人脉积累,他避免了与国内脱节的状态。硕士毕业后,安德鲁回国加入了高分子材料领域塑料合金产品的研发企业。通过几年的工作和出国读书,他顺利进入了行业细分领域。

  安德鲁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其实在对自己有清晰认识的前提下,海归找工作不存在海投简历的必要性,“海投是部分海归的慌不择路”。此外,借助已经积累的人脉关系或是依靠朋友的引荐,是比海投简历更高效、更易成功的选择。

  《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不熟悉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新生代海归就业群体的主要劣势。有超过半数的海归缺乏职业生涯整体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明确;四成海归希望从HR那里了解企业招聘时的要求和行业“干货”,希望得到更多的求职指导和职场经验分享。

  留英海归田帅:锁定方向,全力争取

  老家在河北的留英海归田帅,从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本科毕业后,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课程。2015年9月学成归国后,田帅跟朋友一起加入了求职大军。他说,自己是“凭一股楞劲儿找到了目前的工作”,但在《青年参考》记者看来,现在工信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作的他,其实是靠着坚持和“巧劲儿”叩开了职场大门。

  2015年夏天,虽然还没有结束在伦敦大学的学习,但因为惦记着回国工作,田帅已经开始着手查询相关信息。由于本科学的是新闻,又参加了联合培养项目,田帅有机会在法新社和美联社香港分社参观学习,听了各国驻外记者讲述自己的经历后,他萌生了做国际新闻记者的想法。

  为了拥有更多国际视野,日后做好新闻工作,读研时田帅选择了国际政治专业。在刚开始找工作时,他毫不犹豫地把目标对准了记者、编辑等媒体岗位。

  田帅坦言,自己投过简历的单位没有几家。“我参加过新华社的笔试,不过在面试的最后一轮被刷了下来,后来有机会进央视,但一番考虑后还是放弃了。现在的工作源于我今年年初参加的一场招聘会,那也是我求职过程中参加的唯一一场招聘会。”田帅说。

  “他们提供的岗位是做政策研究,单位虽然是研究所,但其实更像智库,跟媒体工作相似的是都要写东西,不同点在于,他们要求文字更有深度和广度。”在详细了解这家单位的背景和岗位设置后,田帅在招聘会上递交了简历。

  “对方很快通知我面试。说实话,面试环节我回答得并不好,很多细分领域的东西没法应答,但通过一番接触后,我发现相比新闻人,做研究员或许更适合我,这是那次面试给我的最大收获。”

  大部分求职者面试结束后,会默默等待结果,但田帅选择“继续争取”。面试结束第二天,他把自己在新华社伦敦分社实习时写的文章和论文打印成册,辗转大半个北京城,交给前一天面试他的老师。在他看来,这其实是非常宝贵的二次沟通的机会,一来自己可以更进一步了解这家机构,二来面试老师会看到他的诚意和决心,以及他是否真的适合这份工作。

  就现在海归求职难的问题,田帅认为,除了大环境因素,海归也要拿出足够积极的态度。比起疯狂和机械地投简历,事先了解和后续跟进更重要。“在我看来,如果真想进一家单位,参加面试只是跟他们接触的第一步,即便感觉希望渺茫,结束后也要去问问‘能否给我一个实习机会’。”

  田帅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就我自己的经历而言,不论是上学时找实习机会还是毕业找工作,最重要的都是人脉,没有与师兄师姐的沟通,我无从得知新华社伦敦分社在招实习生;没有教授的引荐,我很难进入路透社北京分社实习;后来找工作亦是,参加工信部的招聘会源于在新华社面试时认识的一个朋友。”

  成功争取到实习机会后,田帅在目前的单位实习了两个月,最终顺利入职。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才知道,应聘时他的背景资质并不突出,能留下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不断的争取。田帅这样总结他的经验:“坚持去努力,努力去坚持。”

ID:29
ID:30

热门关注

ID:31
ID:32
ID:33
ID:34
ID:35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衣食住行 海外打工 日记&经验 出境入境 留学贷款/理财/外汇

精彩图文

ID:36